top of page

社會與制度

性別二元化框架

~想像一下這樣的日常~

 

上完一整天的課,疲累的想著要趕快回到宿舍休息

在走回去的路上突然一陣尿意,於是走到廁所前停下

確認熟悉的小粉人、小藍人標誌並自然地走進去

人龍等待著小便斗或隔間

 

然而回宿舍、上廁所如此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,其實對於某群人而言相當掙扎困窘。

那就是面對男、女這樣性別二元分類,難以找到歸屬的跨性別者們。

性別友善廁所

性別友善廁所

  面對僵硬的男、女二元性別廁所,跨性別者不論如何選擇都不太對、都會感到不自在,因而促使「性別友善廁所」(All Gender Restroom)的產生。

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立宗旨為

「消除廁所的性別二元限制,並將廁所入口單一化,

提升安全性與隱私性,使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此廁所」

  性別友善廁所不但讓跨性別者更自在地使用廁所外,也同時在潛移默化之中,突破了民眾對於性別二元的想像。

此外,性別友善廁所還解決了以下現行二元廁所的問題

●照顧需求

  遇到父親帶著小女孩、女性照護員與行動不便的老先生,需要一起進入廁所的情況時,透過性別友善廁所不分性別的設計,可以使這樣尷尬的情境得以解決,讓照護者減少其困擾。

●便器供需平等

  我國法律規定男女廁所比例不得低於一比五,然而仍可看到男廁來去自如、女廁大排長龍的情形。若改制設置為性別友善廁所,將能增加便器利用率、降低女性等待時間,使所有人如廁的供需平衡

●隱私權

  男廁中小便斗通常中間只有一片隔板,但性別友善廁所中不論是何種便器都會有四面阻隔的如廁空間,也都會設置警鈴,確保每一個人如廁的隱私權與安全性

性別友善宿舍

性別友善宿舍

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2條

「學校應積極建立性別友善的校園空間,

提供學生安全自在的學習環境。」

  然而目前各大專院校仍多為男、女宿,跨性別學生無法依照個人需求選擇宿舍。宿舍諸多性別禁令與分隔,也造成不同性別學生之間認識交流、課業討論等困難。

  成大目前仍未有性別友善宿舍,因此跨性別學生仍需入住與自己性別認同相異的宿舍。現行解決方案為「安排至原生性別宿舍之靠近門口、進出方便的寢室」

  但對於跨性別學生而言,就算回到宿舍仍無法休息與放鬆,因此部分跨性別學生則會選擇外宿。然而外宿費用較學生宿舍高上許多,造成跨性別學生校園資源使用上的不平等,且遠離校園將減少與同儕相處的機會。

去性別化

「去性別化」——打破性別二元!

  台灣所使用的繁體中文,第三人稱為:他/先生、她/小姐,可以發現從文字就能夠看見性別二元框架的存在。而前述之性別二元廁所、宿舍等,即為性別二元之文化內涵所衍伸出來的「性別不友善」基礎建設。

既然有所謂的性別二元框架,就有也因此出現了所謂「去性別化」的概念。

去性別化的意涵為

「透過減少性別二元的檢視,或甚至打破其框架,使非二元性別者能夠減少其焦慮與恐懼」

讓我們透過去性別化,讓人真正回到人的規範之內,以人本為核心思想而非用性別來分隔彼此!

跨性別者與兵役

跨性別者與兵役

現行兵役法規定跨性別男女之兵役情況如下表

身分

是否取得

性別不安證明?

是否更換

法定性別?

兵役判定

是(女)

假免役

(無法源規定法定女性服兵役之

義務,所以為「假免役」)

男跨女

否(男)

免役

(「性心理異常」為免役體位)

否(男)

須服役

​女跨男

不論是否

免役

(身體無法自然分泌男性荷爾蒙

為免役體位)

不論是否

未命2.png

  然而我們可以發現,男跨女在取得性別不安證明前,仍須服兵役。但在軍中高度陽剛文化之下,常建構出性別不友善的環境,將個人陽剛特質與軍事力量相連,鼓吹陽剛特質、行為

  此時若在軍中表現出陰柔特質,便容易受到歧視與嘲笑、不被軍中同儕所接受。軍隊是長時間相處、共同生活的場域,幾乎沒有隱私,令未取得性別不安證明之跨女感到更加窒息。

不同文化的跨性別

台灣原住民

Adju(音譯為「阿嘟」)

台灣原住民 Adju
阿督2.jpg
阿督1.jpg

  「Adju」來自於排灣族語,有「姐妹」、「閨蜜」等意思,最初用以稱呼生理女性。後來演變為「個性陰柔的男同志」之意,族中的男同志及跨性別者也會用「Adju」來稱呼彼此,目前已成為部落之中多元性別的總稱

  最初在原住民的文化中即有多元性別、多元家庭之概念,然而因以下外來文化因素,使「Adju」現在在部落中受到反對與家族的排擠:

1. 漢人文化

  在被迫融入社會、通婚等情況下,漸漸地受到漢人父權社會的觀念影響。

2. 資本主義

  受資本主義、國際文化之影響,傳統部落生活見變為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的情況,對於生理男性之性別氣質包容性下降

3. 宗教文化

  許多原住民不再信仰祖靈等部落宗教、轉信基督宗教,在錯誤理解教義的情況之下,變成對於多元性別、多元家庭的排斥。

 

  身為台灣少數族群的原住民,因為各式外來文化的影響,使部落之中的多元性別族群,在面對性別議題時更難為自己爭取權益。

東加 Leitis

東加

Leitis(雷蒂斯)

雷蒂斯(Leitis).jpg

  東加王國 (Kingdom of Tonga) 通稱東加,是一個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由172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島嶼國家,島上有一群人稱為Leitis(雷蒂斯)。 "Leitis" 為當地語言中 "fakaleiti" 的挪用,後者字面上的意思是「像個女人」。

  普遍而言,Leitis意思為跨性別女性,但也牽涉到東加古老的文化傳統,伴隨著重要的意涵:傳統中性別氣質不符刻板印象的男性,TA們扮演傳統女性的角色,並通常會成為皇室的服侍人員

  而基督教於十九世紀傳入,並在這片島群根深蒂固至今,近年於當地大力鼓吹反同思維,造成Leitis在社會的處境從備受尊敬轉為艱難困窘。愛滋病於 1980 年代席捲東加時,第一位病患是Leitis社群的成員,Leitis社群因此又在當地被汙名成愛滋病的同義詞,人們甚至在街上當眾稱呼她們為「愛滋病」。

 

  《東加豔陽下Leitis in Waiting》一片便是透過東加當地雷蒂斯協會理事長喬伊的個人故事,深刻紀錄跨性別者在基督教原住民社會中的掙扎與抵抗。

印度 Hijra / Hijras

印度

Hijra(海吉拉)、Hijras(海吉拉斯)

  海吉拉 (Hijra) 是南亞地區對變性者或跨性別人士的稱呼,被認為是「第三性」的存在——既非男人,也非女人。多數海吉拉為生理男或雙性人,但也有部分生理女的海吉拉(又稱海吉拉斯)。

 

  傳統上古印度認為「海吉拉」具有法力、吉祥之人,能為人帶來好運、驅除厄運,若遭其詛咒會失去性能力。然而在現今印度人眼裡,曾經備受尊敬的海吉拉反被視作賤民,成為印度最被輕視、孤立的族群。被驅趕至社會邊緣、被迫生活在陰暗的世界裡,與一般民眾保持距離以保障自身安全。

  但是近年來,海吉拉族群之中的精英分子勇闖政界、時裝界,在社會嶄露頭角,並成為社會兩性以外的「第三性力量」。孟加拉從2013年起正式承認第三性,可在官方文件上選擇「海吉拉」之選項;2014年4月起,印度最高法院宣布法律承認第三性人士。

海吉拉.jpg
bottom of page